很多人堅信,他們自身從根本上出現了一些問題。他們總是感覺有什么地方不對勁,即使他們不記得,但一定是某種外部原因導致的。敏感的人更容易出現缺乏感,因為他們總是被他人誤解或者低估。
找出原因,并重新與內心的孩子建立聯結,就可以治愈、恢復自信心。
許多來訪者都覺得,父母沒有打他們,也沒有在吃穿上虧待他們,所以一定是他們自己哪里出了問題。大多數人從記事起就已經有這樣的感覺了。的確是哪里出了問題,但出問題的不一定是他們自己。
無論一名成年人能否將他們的痛苦聯系到特定的記憶上,這種缺乏感通??梢宰匪莸酵陼r期。孩子們就像一塊塊情緒的海綿,他們通過家庭、同伴、老師以及媒體各種渠道吸收自己是誰,世界是如何運作的相關信息。他們可以分辨出父母的態度是滿意還是不滿意,其他孩子是否想和他們一起玩耍,以及他們是否能在電視節目和書中看到自己的影子。
孩子們因為自然的表現而接受到表揚和認可時,他們通常會認為自己沒有什么問題,并且獲得了這個世界的歸屬感。但是,孩子們在自我表現時被忽視,或者遇到了微妙或直接的拒絕,他們會認為自己一定出了什么問題。
研究表明,有10%-15%的兒童這種現象更為嚴重,因為他們天生就是“高敏感”。這些孩子們會接收到更多的感官信息,并且對周圍的環境、視覺信息、氣味、噪音、尤其是周圍人的情緒高度敏感。他們即使在很小的時候,憑借高漲的意識,就會表現出聰明,富有創造力,以及具有很強的同理心。
問題在于,這些敏感的孩子們,很容易被他們收集到的信息淹沒,這些信息包括他人的情緒和反應。但是,卻沒有成年人的思考能力和想法來理解這些信息。因此,他們往往會有不能被他人理解的感覺。
童年的「關系創傷」美國作者 Elaine Aron發布了一系列高敏感人群(Highly Sensitive People,HSPs)相關書籍,根據他的觀點:“父母早期的養育方式決定了子女敏感性的表達是一種優勢,還是焦慮的來源?!比绻改妇邆渥銐虻募毿?,好奇心和耐心,并且愿意花時間去理解孩子,同時還可以認識和欣賞孩子們的敏感,那么這些孩子可能會充滿自信的表達他們的天賦,這些天賦通常是和藝術相關。
然而,即使是慈愛的父母,也有可能會忽視高敏感孩子們錯綜復雜的內心世界,不能幫助他們理解自己想法的洪流。因此,這些孩子們對自己的價值得出了錯誤的結論,這些結論沒有受到挑戰,他們富有想象力和同情心的天性,也沒有得到認可和欣賞。
這可能會導致這些孩子長大之后,容易感到孤獨和被誤解,并且沒有穩定的同一性。還有一種情況,一些父母會對孩子的高敏感感到失望和沮喪。這種情況下,孩子們會表現的害羞,易怒和極度情緒化。因為,在一個重視外向和自信的社會環境下,父母可能不希望他們的孩子安靜和害羞,他們認為這樣的孩子一定是出了什么問題。
無論是直接或間接的,向這些幼小的,具有緊緊相連的緊張系統的孩子們傳遞這些信息,對于他們來說,都是一種挑戰。這些孩子們進入學校之后,其他孩子可能會發現他們缺乏自信心的現象,取笑或忽視他們,從而加劇了高敏感孩子們的弱點。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感受到父母是否關心他們,喜歡他們或者是否有興趣理解他們,這與孩子是否高敏感無關。
榮格心理學分析師Lisa Marchiano,在播客中,她經常問聽眾,被愛的人,能否感受到父母的喜愛。很多聽眾對這個問題感到驚訝,并且痛苦地意識到,沒有人為他們感到高興。另一位播客的主持人將此現象稱為“關系創傷”。這些人感受到的遺憾是,創傷很難用語言去形容,但卻真實存在。當這些孩子長大成人之后,他們還會感受到不自信,以及身份的不確定性,并且不知道出現這種狀況的明確原因。
大多數的治療模式是,咨詢師幫助來訪者在他們的自尊和童年經歷之間建立聯系,同時通過語言或者非語言的方式,對來訪者傳達他們的贊同和欣賞。通過給予來訪者從未得到過的愛和關注,然后結合意象的互動指導,滿足他們內心的孩子。通過成人的視角,溫柔地見證,幫助來訪者,理解他們的經歷并認識到他們的優點,這樣來訪者們就可以減輕錯誤和破碎的信念帶來的負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