催眠,一個古老的詞,在古時就有許多類似于催眠的相關記載,由于到目前為止尚無更好的詞匯來替代它于是沿用至今,它是一項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心理治療技術。從1775年奧地利醫生麥斯麥爾首次使用催眠并運用于醫療到現在,催眠療法已有兩百余年的歷史。
廣義上的催眠指的是人類活動中與催眠現象有關的一切文化現象,包括巫術、氣功、瑜伽、禪修、冥想、宗教、人體特異功能、各種神秘現象等。狹義的催眠是指催眠術實施的全部過程。隨著心理治療與心理咨詢在現代社會中的普及,各種心理治療的方法逐漸被公眾所知曉。
催眠療法
催眠療法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來訪者的意識范圍變得極度狹窄,借助暗示性語言,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軀體障礙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。通過催眠方法,將人誘導進入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,將醫生的言語或動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維和情感,從而產生治療效果。催眠是一種類似于睡眠的精神恍惚狀態。催眠術就是心理醫生運用不斷重復的、單調的言語或動作等向來訪者的感官進行刺激,誘使其意識狀態漸漸進入一種特殊境界的心理調整技術。
催眠五大步驟
一、詢問解疑
了解被催眠者的動機與需求,詢問他對催眠已有的看法,回答他有關催眠的疑惑,確定他知道等一下催眠時哪些事情會發生而不抱有不合理的期待。很多時候,催眠師可能要花點時間做個催眠簡介,因為大多數人對催眠的了解很少,這很少的了解中又大部份是誤解。
二、誘導階段
催眠師運用語言引導,讓對方進入催眠狀態。一般而言,常用的誘導技巧有漸進放松法、眼睛凝視法、深呼吸法、想像引導、數數法、手臂上浮法等。
三、深化階段
引導被催眠者從輕度催眠狀態,進入更深的催眠狀態。常用的深化技巧有手臂下降法、數數法、下樓梯法、搭電梯法、過隧道法等,除了這些常用技巧,這個階段常常需要催眠師隨機應變,即興創制新招。催眠師想像力有多豐富,就有多少新的深化技巧問世。
四、治療階段
根據被催眠者的需求來治療,催眠師需要相當好的心理治療與精神病理學背景。
五、解除催眠
讓被催眠者從催眠狀態回到平常的意識狀態,確保他對整個治療過程保有清楚的記憶,適切給予催眠后暗示,幫助他在結束催眠后,感覺很好,并且強化療效,通常以數數法為主。